当前位置:创意手工网>流金岁月>老习俗>

节气典故 入腊写春联 大寒又一年

老习俗 阅读(9.86K)

节气典故 入腊写春联 大寒又一年

二十四节气  大寒

二十四节气歌吟:「小寒进腊月,大寒又一年」。
大寒节气是黄历十二月中气,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。入了大寒,寒冬准备收藏、一年将尽。「小雪而物咸成,大寒而物毕藏。」(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》)

唐·元稹《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二月中》吟:

腊酒自盈罇,金炉兽炭温。
大寒宜近火,无事莫开门。


冬与春交替,星周月讵存?
明朝换新律,梅柳待阳春。

就说腊月里「大寒」时节冷飕飕,寒气尽往门缝中钻。然而,此时已是冬与春交替之际,观察天空中星宿,视运动中的年周期将尽,梅花、柳树已经等待着阳春的来临。黄历丁酉年因为闰六月的关係,大寒才进入腊月。

大寒物候

「大寒」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最后一个冬季节气,春回大地举目可望。每年在阳历1月21日前后到下个节气「立春」前的这半个月期间,丁酉年的大寒在1月20日到来。

古书记载:「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也。」(魏晋遗书《三礼义宗》)大寒时,寒气尽出于地,天地凛冽万里萧条。

《逸周书.时训解》记载大寒物候,这么说:「大寒之日,鸡始乳,又五日,鸷鸟厉疾,又五日,水泽腹坚。」

一个节气有三候,每五日一候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进一步解析黄河流域「大寒」三候。鸡是阳禽,对阳气肇生很敏感,大寒之日,鸡群已经开始准备生育下一代;又五日后,鹰隼之属的猛禽,已经长得猛厉了;再五日,河中川里,冰冻成坚冰。

大寒 准备好过年

有一句谚语说:「大寒过年」。天地大寒,人间顺应自然天象,农事休息准备过年。中国传统民俗中,一年中最大的节日--除夕,一般就落在大寒节气中。不过丁酉年置闰,所以除夕过年就落到立春节气中去了。

黄历十二月别称「腊月」,中国古来有在腊月祭祀神明告岁成的传统,在农业社会腊八算是中国传统过年系列节俗的开端。

腊月祀神告岁成

「腊」起源于中国古代,在一年将终的冬藏季节,天子准备丰盛精緻的祭品,肃穆诚敬以享天地各方的神灵,感谢天神和各方神灵的赐福,农事顺利收成。《风俗通义.祀典》记录夏商周三代腊祭名称各不相同,然而腊月里冬将尽,「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报功」的目的则相通。

后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,佛教中的「腊八」浴佛法会和施粥风气盛行于中土,于是,中国传统腊月祭祀就和佛教仪式发生了混合,腊月初八日成了固定的祭祀日 。

晋代时裴秀的〈大腊〉诗,就是腊月祭祀天神、神灵的诗篇,报告一年农事告成、感谢神的保佑: 「……岁事告成,八蜡报勤。……报勤伊何,农功是归。

清朝民俗 入腊写春联

过年过节作对联、写春联是中国人的习俗之一,这其中蕴藏几千年来中国汉字和中国文学的神妙和智慧。对联一直添加着中国民俗的精采,展现无限的生活诗趣。

明朝时皇帝朱元璋以政府行令在中央官府、各地普及了春联,那时律令中都是用「桃符」这个词。到了清代,现代人熟知的「春联」这词儿大抵代替了「桃符」的说法。清朝时「写春联」在一整个腊月(黄历十二月)都很热络,在市井渲染了过年节景的气氛。

清代民俗录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一入腊月,文人墨客执笔写春联、图润笔过年的热况:

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自入腊以后,即有文人墨客,在市肆檐下,书写春联,以图润笔。祭灶之后,则渐次粘挂,千门万户焕然一新。或用朱笺,或用红纸,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。

即将到来的戊戌 年是十二生肖的狗年,这里先飨几对以「犬」入联来的春联,「迎春接福」(披):

日新月异雄鸡去;
返本归真玉犬来。

狗护一门喜无恙;
人慈四季庆有余。

四季平安黄犬誉;
九州锦绣玉龙翔。

龙翔华夏迎新岁;
义搏云天奋犬年。

星移岁转,岁末有愿:
顺天行善,华夏儿女奋发再兴中华传统文化;
红朝梦觉,神州大陆回归天人喜迎锦绣厚生。

@*#
责任编辑:方沛